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局負責維護、管理重慶市主城9個區的市直管主干道、跨區景觀大道和快速路共59條;維護管理大佛寺大橋、馬桑溪大橋等七座跨江特大橋,高架橋等結構設施842座;維護管理轄區內下水道622公里。對于基數龐大的市政設備設施,采用傳統的管理維護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市民對城市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 因此市政設施管理局監控中心綜合管理平臺建設要求,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為依托,采用多源信息一張圖的展示方式,通過結構化的綜合布線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將監控中心各個分離的硬件設備、業務系統、功能模塊和數據信息等集成到統一、關聯、協作的平臺之中,基于權限使設施屬性、實時數據、視頻信息、車輛定位、管轄范圍、單位信息等業務內容達到充分共享,從而實現了集中式、高效率、一致性、便捷化的管理。
重慶市市政綜合管理平臺建立后,已初步對設施及下屬設備實現信息化管理,建立系統如下: 1. 下水道易燃易爆氣體監測系統,對383處監控點進行了甲烷濃度、液位狀態等數據實時監測; |
1. 主城區下水道大多數已使用多年。部分管道內生活廢水與工業廢水、臭水與臭氣、雨水與廢水并存,極易產生并積累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造成爆炸安全隱患;
2. 部分應急單位應急設施簡陋、功能有限、服務單一,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重復建設,造成各個系統的投資浪費和管理分割,不利于資源共享和應對突發事件、大型災難;
3. 政公共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基層執法人員自身素質水平不高,違規市民對于市政執法制度不明;
4. 日常維護缺少信息化閉環處理,故障維修后無法及時反饋,維護記錄查詢繁瑣;
5. 部門間的資料錄入重復,無共享,查詢工作量大,部分紙質檔案損毀丟失。
1. 人員責權利劃分清晰;
2. 管理簡單明了,執行到位,考核嚴謹恰當;
3. 設備正常使用率明顯增加;
4. 力資源成本顯著下降;
5. 功排除了多次重大隱患,保障了城市的安全。